這幾年,故事行銷在珠寶業依然熱門。故事說得好,作品頓添魅力。但是有時聽到的是濃重的行銷味,聽不到熱情或知識,聽著聽著,耳朵會自動關起,心裡浮出:請讓我安靜地欣賞它吧!
珠寶就像其他藝術品或工藝品,多數需要適度解說。設計的發想、工藝的難度、寶石的珍稀、風格的鋪陳等,沒有解說,難窺堂奧,它們也都可以成為故事的素材。關鍵在於,說故事的人或文字,是不是可以用簡短話語切到重點,而且解說只是拋出一些線索,引導有興趣的人繼續往下走,務必留出空間,讓觀者自己感受和思索。
別有意境的作品,尤其需要空間。這樣的作品,設計和鑲嵌作工雖都完成,整體卻沒有畫上句點。它會觸動你的心,然後在你心中延伸、變化著…。
電影導演李安曾說,好的電影不是表達什麼,而是在觀眾心中激起什麼。精采的珠寶何嘗不是,設計者或許無意埋梗,也沒有特別的意見想表達,但是觀者心中自會泛出漣漪,一個又一個。
珠寶設計師龔遵慈有一件作品,在一段金珊瑚枝枒上,開出了月光石花朵,隨意灑綴點點鑽石。我非常喜歡,因為在作品中看見了豐富的意境:落雪暫歇的冬夜裡,寒梅映月,靜悄悄,暗香浮動。視覺、聽覺和嗅覺都被啟動了!問她當初設計的發想,她直率地說,只是覺得這樣的安排挺好看,如果硬要說有一點想法,就是呈現冷調的美吧!她的作品,從來無意複製真實,也沒想說什麼故事,但是常讓人動心。
看過一段文字,大意是說,好的文學是謙遜的,絕不霸道壓迫讀者只接受作者自大主觀的結論。我想,好的珠寶作品也是,它會留出空間,讓觀者發展感覺,更不會叨叨絮絮地說個沒完。
多年來,過眼經手的珠寶不知凡幾,但是很少碰到這種別有意境的珠寶,所以一旦遇見,印象特別深刻。有一件英國不知名工坊的胸針,用綠色柘榴石滿鋪一叢枝葉,枝形優美輕盈,葉片錯落分布,配戴起來,彷彿輕風拂來,疊綠微顫。
除了上述作品,仔細想來,最易引人遐想的作品,都和蛋白石有關,因為蛋白石特殊的遊彩現象(Play of Color),如夢似幻。迪奧高級珠寶(Dior Joaillerie)設計師Victoire de Castellane曾形容,蛋白石的顏色是有生命的,好似有精靈住在其中,隨時變化。她運用蛋白石完成不少作品,都有魔幻魅力。已過世的巴黎設計師Frederic Zaavy,運用碩大的蛋白石,幻化出極地的天光水色。珠寶設計師Wallace Chan的一款腕飾,選用重逾100多克拉的蛋白石,發展出開天闢地混沌未明的神祕氛圍。
面對這樣的珠寶,不需多語,靜靜地看著它,故事就出現了!
via UDN STYLE: 配件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